槐角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每天认识一味中草药地榆凉血止血,解毒 [复制链接]

1#

地榆,别名酸赭、豚榆系、白地榆,味苦、酸、涩,性微寒;归肝、肺、肾和大肠经。为蔷薇科地榆属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根。具有凉血止血,解*敛疮的功效。主治血热便血、痔血、崩漏证,水火烫伤,湿疹,疮疡痈肿等。

1功能

凉血止血,解*敛疮。

2主治

1.主要用于血热便血、痔血、崩漏证,水火烫伤,湿疹,疮疡痈肿等。

2.西医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紫癜性肾炎、功能性子宫出血、上消化道出血属血热迫血妄行,慢性直肠炎属湿热下注大肠,水火烫伤、下肢皮肤溃疡等属热*壅盛者。

3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6-15克;鲜品30-克;或入丸、散,亦可绞汁内服。外用:煎水或捣汁外涂;也可研末掺或捣烂外敷。

4注意事项

1.地榆性寒酸涩,凡虚寒性便血、下痢、崩漏及出血有瘀者慎用。

2.对于大面积烧伤的病人,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,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*性肝炎。

3.地榆药液经高压消*后,其抑菌力明显减弱,甚至丧失。

5临床应用

治便血因于热甚者,常配伍生地*、白芍、*芩、槐花等,如约营煎(《景岳全书》)。

用治痔疮出血,血色鲜红者,常与槐角、防风、*芩、枳壳等配伍,如槐角丸(《和剂局方》)。

用治血热甚,崩漏量多色红,兼见口燥唇焦者,可与生地*、*芩、牡丹皮等同用,如治崩极验方(《女科要旨》)。

本品苦寒兼酸涩,功能清热解*,凉血涩肠而止痢,对于血痢不止者亦有良效,常与甘草同用,如地榆汤(《圣济总录》)。

6相关配伍

1.地榆配茜草:地榆性沉降下行,善治下焦的出血证;茜草凉血清热止血。两药配用,适用于下焦之便血、痔血、崩漏下血等。

2.地榆配*柏:地榆苦寒兼酸涩,功能清热解*;*柏苦寒坚阴,清热燥湿,泻火解*,善退虚热。两药配用,滋阴退热,解*除湿。适用于水火烫伤,皮肤湿疹等。

7药膳食疗:地榆炒石耳

原材料:地榆克。干石耳30克,葱花30克,花椒粒3克,香油15克盐、酱油、味精、色拉油各适量。

做法:干石耳去杂质、洗净。用温水泡软,撕成大碎片待用。地榆洗净,沥干水。炒锅內放色拉油烧至六成热,下花椒粒、石耳、盐炒几下,速放葱花、地榆、白酱油合炒至熟,放味精、香油铲匀,起锅即成。

用法:佐餐食用。

功效:清热解*、养阴益气、凉血止血、降压清肺。

(文中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)

来源: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